•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英语文章 > 正文

    [中华成语故事拼音版]带拼音的成语故事100篇

    时间:2020-02-29 09:01:39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大家应该都能说出好多成语了吧,那大家对这些成语中的故事都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成语故事拼音版。
      大公无私的故事【1】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
      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后。
      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 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
      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 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
      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 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 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大材小用的故事【2】
      出处: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释义: 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故事: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
      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
      辛弃疾却回答 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
      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
      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
      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
      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
      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
      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
      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
      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
      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草船借箭的故事【3】
      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66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