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校园文章 > 正文

    一、丨、丿、丶、乛

    时间:2021-04-15 08:23:4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上一篇讲了偏旁与部首的关系。从本篇文章开始,笔者将按《汉字部首表》(GF 0011—2009)逐一介绍部首(含主部首、附形部首)。

    本文介绍笔画为一画的“一、丨、丿、丶、乛”(见图1,该图包括以后部首均从《汉字部首表》扫描而得)。

    为了让大家熟悉《汉字部首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主部首、附形部首。各主部首的序号为固定编号,附形部首的序号与主部首一致。附形部首在主部首后面用括号列出,附形部首多于一个时,按笔画序依次排列。另外,附形部首也按笔画序排在部首表的相应位置,其序号加[ ],部首本身加()。如图1中“[2] (亅)”。

    “5乛”有15个附形部首(见图2),考虑数量较多,未在《汉字部首表》中列出。

    1一

    “一”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第一个部首。“一”是个指事字,几千年来,“一”都是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一点变化。

    “一”之所以作为部首“首席”,原因在于“一”在汉字大家庭中特别是部首小家庭里能成为字的最小单位,还有就是源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万物皆由“一”而繁衍,自然汉字部首该从“一”说起。

    还有就是人们一直认为,原先大千世界一直浑浊一团,而“一”好似一把利剑将其剖开,于是有了天地之分。

    在大家心目中,“一”的首当任务是数词,另外还可以作为副词用,此时作“皆”、“一概”讲。由“一概”还可以引申出“统一”。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汉字因为楷书形体中含有“一”的笔画同时又难由其他部首吸纳,于是只好将就着把其归于“一”部,如“专、五、无、亚、至、再、夷”等。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部首字首笔画为“一”。“一”部首下属汉字大都能从其他部首查到其芳踪,如“一”部首内的“至”还可以从“土”家族中寻找到。

    2丨(亅)

    “丨”读作gǔn(滚)。指事字。《说文》:“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囱(xìn),引而下行读若(tuì)。”“丨”本义是上下串通(“串”字一竖笔就是喻意上下穿通,因而“串”本义就是贯或串通),不过古时“丨”向上通读作xìn,段玉裁认为“囱”就是“进”; “丨”向下通读作tuì(“”是“退”的古字写法)。许多专家更是明确指出,“丨”就是棍棒形状,因此也是棍棒的缩写。“丨”读音(滚)与“棍”相近,所以也可以说“丨”是象形字。

    大凡“丨”部首之下字有串通之义,但也有些难以归纳到更合适的家庭,只好将其安在“丨”部落之中,如“书、中、丰”等。

    “亅”作为“丨”的附形部首,读作jué(决),象形字。“亅”小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把能挂吊东西的钩子,“亅”是楷书写法。

    “亅”不能独立成字,如今只能作为“丨”的附形部首,自明代开始,凡是楷书形体中含有“亅”或者难以归其他部首的字,都划归“亅” 。如“了”、“予”、“事”等。

    3丿

    “丿”读作piě(撇),旧时还读作“必”和“咬”(后两种读音都被撇掉了),指事字。“丿”不能成字,仅作部首。在字典中,凡是楷书形体中含有“丿”又难以归于其他部落的,自然只好归于“丿”部,如“九、长、乌、失、乃、久、么”等字。

    4丶

    左为小篆“丶”,右为楷书“丶”。

    “丶”读作zhǔ(主),指事字。《说文》:“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丶”本来是旧时文章断句的标点。这个标点就好像当今的顿号。

    还有一种观点,“丶”就是古“主”。从小篆外形,加上读音zhǔ(主),再从小篆与小篆主()上部相近三方面,可以印证“丶”就是古“主”。“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点燃的火把。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主”是“炷”的本字。

    5乛

    “乛”读作zhé(折)。在《说文》中没有,但有乀乚乙等5种,其中4种在“5乛”附形部首15种之内。因此,笔者将其一一作个介绍。

    “乀”读作yì(移)。指事字。《说文》:“流也。从反⺁。”其部中也仅有“也”字。“乀”几经变迁,已不在15个附形部首里了。

    “”读作yǐn(隐),指事字。《说文》:“匿也……”学者根据字形判断其含有行踪隐蔽之义,故通常用“隐”来表示。在《说文》中仅有一个字,“直”的旧体字为“”。“直”甲骨文,从金文中开始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仅有“亾”(“亡”的异体字)和“”(“巳”的异体字)从属于“”。

    “乚”读作yǐ(乙),另读yà(亚)。

    “”和“乚”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两根直线组成,后者下横线往上带钩。

    “乚”,象形字。《说文》:“玄鸟也。齐鲁谓之乙。取其鸣自呼。”玄鸟就是燕子。许慎认为“乚”字实乃因燕子的鸣叫声像“乙”音而命名。有的说是像远处上下翻飞鸟的倩影。另一说根据“乚”部中所从的“孔、乳”二字来分析,“乚”应该为乳房侧影。“乳”左上方为“爫”(手),左下方为“子”,整个字形喻意母亲用手托着孩子的头吃奶;“孔”与“乳”近似,只是省去“爫”,同时“孔”又表示乳头内有孔穴,便于孩子吸吮。除“孔、乳”外,《现汉》在“乛”部首里还有“乩、乱”,其他部首还能见到“乚”面目,如“扎、轧、礼”等。

    “”,读作quǎn(犬),象形字。似田间沟流。奇怪的是《说文》并无一字从其部。

    “巜”,读作kuài(快),古同“浍”,田间水沟。如波光粼粼的“粼”右侧为“巜”。“巜”在《说文》属于部首,而如今则被排除在外。“巛”读作chuān(川),古同“川”,今不作部首,但仍是偏旁。

    “巛”独立成字时写作“川”,作为偏旁时写作“巛”或“”。

    凡由“巛”组成的字大都与水流有关,如“邕”等。有些字其楷书结构中虽含有“巛”的部分,却与水无关。如“巢”字,其下部的“木”为“树”,中部的“田”为鸟窝,上部的“巛”为三只小鸟。

    “乙”读作yǐ。虽说“乙”部排在15个附形部首倒数第2,但在15个附形部首中只有“乙”能单独成字。象形字。郭沫若先生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肯定地说:“乙之像鱼肠,丙之像鱼尾……”《说文》等书籍中又说“乙”像孟春之时草木萌芽而又弯曲拱出的样子。正因为“乙”字呈弯曲状,所以古人称打钩为“画乙”。若文章中有文字脱漏,也常常用“乙”替代,如韩愈《读鹖冠子》中有“乙者三”,意思就是此处脱落三个字。

    后来,“乙”本义渐渐被人们遗忘,“乙”出现频率最高当数在“天干”里,即“甲、乙、丙、丁……”笔者小时候,老师批改作业时也常常用“甲、乙、丙、丁”表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现汉》“乙”部首中除自身成字外,还有“氹”(同“凼”,读作dàng,意为水坑或者田间地头沤肥的小坑)。

    (作者为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干部)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