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和他的代表作
时间:2021-01-16 12:12:02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一套“张恨水长篇小说经典”丛书,内中包含《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纸醉金迷》、《夜深沉》、《秦淮世家》等几部长篇。这几部书都曾被改编成影视剧上映,都是作者代表性的作品。
“首席代表作家”和“瑰宝级”作品
范伯群教授在其专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里,称张恨水先生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首席代表作家”,认为他的长篇小说《金粉世家》是“瑰宝级”的作品。循名责实地加以考量,范教授所言,是对作家作品名副其实的评价,而绝非谀词。
何以见得呢?或许,只有把一个作家放在文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才能够得出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
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知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是同时存在的。前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后者以广大市民阶层为主要读者群。两种文学,是在相互冲撞、竞争,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而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然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通俗文学明显处于劣势的地位。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几部非同凡响的长篇小说,相继出版并走红之后,才有所改观。此时,正当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渐趋定型的时候,张恨水这几部杰作的问世,为现代通俗文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与活力。从而,把许多知识精英文学的读者,也争取到了通俗文学这边来。于是,在一个时期里,通俗文学与知识精英文学,终于取得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达到了一种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
那么,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这几部主要作品都写了些什么,又好在哪里呢?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的成名作。在写这部书之前,作者曾在《皖江日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的副刊,做了多年的报人,担任过京、津、沪多家报社的记者。《春明外史》的创作,就是他以报人眼光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所得的成果。作者在回顾《春明外史》写作经过时说:“不到30岁,混在新闻界里几年,看了也听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活动、经济伎俩、艳闻趣事也是很多的。在北京住了5年,引起我写《春明外史》的打算。”这部百万言的巨著,自1924年4月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在北平世界晚报连载,历时长达57个月。作者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生活长卷。作品虽然没能脱开“才子佳人”的窠臼,却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然而,为张恨水赢得更大声誉的,则是他另一部百万言巨著——《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在北平《世界日报》连载。这部小说,借“六朝金粉”的典故,以豪门公子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主线,深刻地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贵族之家的盛衰,多方面地透视出社会上层显宦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生活与思想面貌。作品结构严谨完整,“楔子”与“尾声”相互呼应。文笔精炼,形象鲜明,堪称张恨水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作者能够集中笔力,将爱情毁灭的悲剧,与煊赫的贵族之家不可避免的衰落,熔铸在一起,来开掘作品的思想主题,因而,小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意义。
由于作品情节生动、语言清丽,故事写得热闹、轻松,而又令人伤感,甫一问世,即引得一般市民阶层争相传阅。不仅张恨水的弟妹们,每天把报纸上连载的故事,念给作者的母亲听,鲁迅先生当年也买了这部书,寄给母亲周太夫人阅读。不少读者称它为“现代的《红楼梦》”。《金粉世家》的销售,比《春明外史》更加火爆,受到读者更热烈的欢迎。
继《金粉世家》热卖之后,张恨水的另一部新作更是引起了轰动,以至作者都感到“受宠若惊”了。这就是于1930年3月17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的《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北京为背景,描写了江南富家子弟大学生樊家树与天桥鼓书女艺人沈凤喜的爱情故事。军阀刘将军看中了沈凤喜,逼她为妾;沈凤喜在威逼利诱之下屈从。樊家树在江湖侠士关寿峰、关秀姑父女的协助下进行营救,终未成功。刘将军发现沈凤喜对樊家树不无留恋,遂将沈虐待至发疯。这时候,曾经追求过樊家树的富家女何丽娜,已经谢绝舞场,遁迹西山、茹素学佛。樊遂与何西山重叙,两人心灵相通。樊求沈而得何,遂成就了一段啼笑因缘。《啼笑因缘》的写作,在言情之中加入了武侠与社会的内容,遂使这部作品比作者此前的小说,具有了更多的时代性。作品对平民主义的呼唤和对强权的斥责,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者在艺术上对东西方文学的合理借鉴与利用,和口语化的、俗中见雅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部具有通俗小说多个品类综合审美效应的《啼笑因缘》,成为了现代言情小说的一部巅峰之作。
《啼笑因缘》问世后,立刻红遍了全国。作者自己说:“人家说起张恨水,就联想到《啼笑因缘》。”“上至党国名流,下至风尘少女,一见着面,便问《啼笑因缘》,这不能不使我受宠若惊了。”一时间,《啼笑因缘》成了张恨水的一个符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直到今天,仍是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氏作品中,重印次数最多、销量最大的小说,就是这部《啼笑因缘》。
误解与肯定作用与影响
张恨水的作品,大都是章回小说。由于旧体裁和旧形式的采用,他一度曾被指为“鸳鸯蝴蝶一《礼拜六》派”作家。“鸳蝴派”的作品,多是些男欢女爱、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东西,是新文学发展中的一股逆流。而张恨水的作品,正如周恩来在谈到他的《八十一梦》时所指出的,是“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是“同反动派作斗争”的。譬如,《春明外史》的斗争矛头,是指向封建社会;《金粉世家》的斗争矛头,是指向官僚豪门;《啼笑因缘》的斗争矛头,是指向北洋军阀;《八十一梦》的斗争矛头,则是指向国民党反动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部曾发过一个内部通报,特别指出,张恨水作品属于“社会言情小说”。这才终于消除了个别读者对张恨水作品一些不公正的误解。
然而,也有人对张恨水“一生大约写了三千万言”,发表中长篇小说110多部这个事实,表示怀疑。猜测,他会不会像某些多产作家一样,有枪手。
对此,张恨水的挚友张友鸾先生,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已有令人信服的说明。文章说:“这一百一十多部小说,除了短篇不算,长篇长的达一百多万字,短的至少也有十万八万字。就字数而论,也够惊人的,难道不足以说明他几十年来的辛勤劳动吗?有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像他那样‘多产作家’,一定得请几位秘书助手。甚而至于揣测,某某几部书,是别人的代笔。这些话全无根据。他的小说,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既没有委托过别人代为写作,别人也代替不了他。”张友鸾先生告诉我们,张恨水成功的秘诀是:他所写的,都是他熟悉的人和事;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上午是写作时间,雷打不动;他每天写作的能量,总在5000字左右,如果上午写不完,下午必定要补上。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辛勤劳作,才使他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张恨水作为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领域里,能够独树一帜,以其现实主义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作品,同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4年5月,为祝贺张恨水50岁生日,重庆《新华日报》负责人潘梓年,以《精进不已》为题,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张恨水的作品,是具有“明确的进步立场”的(《新民报》1944年5月16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在同一天发表短评指出:张恨水的小说,走的是“现实主义的道路”。由于张恨水是一位有“正义感与丰富的热情”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的‘母题”。
对于张恨水和他的小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文艺阵线,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