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是指那几个政权]
时间:2020-02-23 08:56:02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分别建立的政权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十六国简表:
十六国分别由那个民族建立的?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后赵
氐: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
汉:前凉,西凉,北燕。
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特点:
1、其政权组织形式多是以“胡”人贵族为主;“胡”汉上层分子的联合统治,但是其内部矛盾复杂,强则依附,弱则离叛,政权基础十分薄弱。
2、除了前秦,基本没什么政绩。
相反残暴性更加明显,都是以军事征服为主,相互的战争大批掳掠和残杀人民,人民反抗激烈。
3、为了争夺土地人民和财富,各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给社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给各种人民带极大灾难。
因此,这些政权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二三十年,最短的只有四年。
五胡十六国又被称为“五胡乱华”,请问如何看待: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前后建立政权,在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各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彼此攻占,北方的经济,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但是,在彼此的攻占中,各族贵族的势力削弱,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向着民族融合发展。
他们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给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增添了新的内容,其消极失败的东西,也给后来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提供了经验教训。
永嘉南渡后,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
东晋与南朝
东晋建立:
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南朝:
公元420年,掌握东晋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
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东晋门阀政治特点:
1、人品的评定由西晋“二品系资”,犹重德、才,进一步演化成完全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下为标准,德、才已不在考虑之列。
2、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3、在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即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东晋门阀政治的确立以及灭亡:
司马睿得以称帝,王导王敦兄弟功劳最大,因此晋元帝一直礼待王导,在权力上,王导任丞相,掌大权;以王敦为大将军,掌全国兵权。
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开创了东晋时期“祭在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治格局,使门阀士族的政治在东晋发展到了最高峰。
刘裕建宋后,提拔了一批庶族地主当官,打击了士族的门阀政治;萧齐统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使士族开始衰败;侯景之乱时,侯景攻破建康后,曾经对士族产生怨恨心理的他开始大规模镇压士族,加之战乱,使士族在建康者“覆灭略尽”。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