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语言之 中国绘画的语言表达手段
时间:2019-02-14 06:37:5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内容摘要:中国画的用点用线形式多样,有的作品以点为主,有的作品以线为主,有的作品以面为主,另外还有点线面的三结合。以点为主的画面综观其形象是以点的各种样式如圆点、直点、横点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其画面中的线条与面也是种点成线,积点成面。作品灵活应用墨点色点之妙,更调控好点之间密不相犯、疏而不离的疏密关系。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在墨法与形象完善统一之下,灵活运用点线面的长处,将能画面处有新意境的作品来。
关键词:中国画;点;线;面
画大师潘天寿说:“绘画之表现技法,不外点线面三者。在中国绘画里,以线为主,点为次,面为末。”点、线、面在中国绘画之中除了能做造型元素外,更具有独立的审美性。合理巧妙利用点线面三者组合,能使绘画的形式与主题更加突出。下面试对点、线、面各自的 艺术特点及综合使用略作阐述。
一、关于点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潘天寿说:“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然线实有点连接而成,面也有点扩而得,所谓集点成线,集点成面而也。苦瓜和尚云:‘画法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究其源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成。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虽然绘画是起源于一点,体积较小,但必须考虑周密,下笔严谨、到位。在画面上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中国画中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最难的是用点,点不可过多,要运用适宜,恰到好处,点要有力度,非一日之功所能。点在一幅画上,多点少点,点在哪里,都有讲究,运用得当可以把画的神韵揭示出来,点不得当,反而把一幅好画弄糟。作画之时对手中的毛笔要高度控制,才能点好每一个点,并且使每一笔都能体现客观的精神状态。黄宾虹又道:“积点可以成线,然而点又非线,点可以千变万化,如播种以子种落土,生长成果,作画矣如此,故落点宜慎重,画点宜活,活而不宜板。”可见,在绘画中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空灵而不刻板,这种点才可把线衬活,更能线立其体,点提其神。
点有圆点、直点、横点、斜点、散点之分。中国画里点法甚多,从外在形式上有介字点、胡椒点、夹叶点、平头点、垂露点、鼠足点、米氏浑点、破竹点、破墨点等,从色彩深浅变化上有焦墨点、浓墨点、重墨点、淡墨点、彩色点等。具体用点的方法也很讲究,例如画树点叶时,笔头先濡淡墨,再濡浓墨,即先淡后浓。要有浓有淡,外浓里淡。点在纸上时就是先浓后淡,由于在宣纸上墨色之间的自然过渡,也显的柔和。米家大小浑点须大小相间,还要相互微掩,切忌有重复插笔添改,不论浓淡,点叶的大小,大致相等,不要相差太大,这是用点的基本方法。中国画同样也很讲究装饰性,当我们写生时,面对自然界一片相同的树往往会感到单调,这时可运用不同的点进行调控组合。在处理上不能仅用一种点法,这样会混成一片,使画面沉闷且平淡无奇。
二、关于线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线在空间里具有长度和方向性的细长形象,在绘画中最富表现力,并带有很强的情感倾向,线条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因素。绘画的线条,是经过艺术家对自然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提炼出来的 一种造型元素。中国画一直以线条作为造型基础,它是最能概括形象复杂结构和特征的手段,故国画最讲究和注重线的运用。
用线的方法较多,在人物画中就有“十八描”之法。从用笔特点上线条可分中锋线条、侧锋线条、逆锋线条、顺锋线条、全锋线条、藏锋线条、露锋线条及圆笔、方笔等。在这几种线条中首推中锋线条,它的最大标志是笔锋集于线条中央,不能放任笔锋跑偏。中锋线条在国画里很重要,它的艺术效果有含蓄、圆浑后重的感觉。中锋线条行笔要快慢结合,太快了容易轻浮,太慢了妨碍流畅,提按时相对要均匀,行笔要稳重些。故高手作画有“屋漏痕”之感。侧锋线条墨色丰富,奇峭多变,在线条运行间容易形成飞白,进而得到虚实变化的笔墨情趣,线的两边或一边容易产生毛涩而无光滑感,增强了线条的形式美。因此,在用线上前辈大师通过不同的用笔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品格,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如光滑的、滞涩的、柔软的、坚硬的、活泼的等等。再如平卧之线给人以宁静安详广阔的感觉,竖直之线给人以挺拔伟岸孤傲的感觉,折线给人以曲折刚毅的感觉,圆曲之线给人以流畅、活泼、圆润的感觉,粗、浓、实的线条给人以真切实在的力量之感,细、淡、虚的线条给人以柔弱、虚幻、轻巧之感等。在山水画中的披麻皴,是由近于平行的线条组成,运动徐缓、延绵后叠,给人以宁静和谐深远的感觉;斧劈皴是由粗壮的短线和断线所组成,运动急速、锋利逼人,给人以激越有力度之感。吕凤子在〈〈中国画画法研究〉〉中叙述道:“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形状是方、圆、粗、细,其迹干、湿、浓、淡,总是一往流畅,不作顿挫、转折,也不露圭角的;凡是属于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驰电掣,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岔的线条……”
中国画的用线质量很重要。用笔之时笔的力量要均匀,线条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李可染说“‘如锥画沙’,平的,到处都有力量,即是‘铁线描’,这是根本。平的基础上要求变化就是‘兰叶描’,这是平中求变化。”所以中国画用线之难是一笔下去就得统筹兼顾,内有许多丰富含义,它既要表现物象的形状、结构、质量、体积之感,还要表现笔墨本身的节奏、韵律的美感、力度感,更要表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情绪、灵感、气质、思想、人品和审美情趣,这样的线条比任何画种的线条要高妙得多。
三、关于面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构成绘画形体除了点和线外还有面,面在中国画中同样也是一个主要的角色。面是相对于点和线而论的,实在是有点和线扩展而成,一般在画面中所表现形象面积较大的被称为一个面。如一个很大的点或在花鸟画中的一片芭蕉叶或几根线条勾出的石块均可视为一个面。中国画很注重构成物象的体积之面,如山水画中画石头时就有“石分三面”的要求。画中面的形状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圆形之面给人感觉是饱满和内收的,方形之面给人感觉是坚实和向外扩张的,三角形之面给人感觉是稳定和永恒的。如潘天寿花鸟类作品中的很多石块都是棱角分明的,或方或尖,产生一种强悍、阳刚之气,一种力量、精神的延伸。面在画中很显眼,有分量感,故在面的处理上一定要把握好形状、大小、浓淡、虚实的变化及面中点线的组合。
四、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中国画的用点用线形式多样,有的作品以点为主,有的作品以线为主,有的作品以面为主,另外还有点线面的三结合。以点为主的画面综观其形象是以点的各种样式如圆点、直点、横点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其画面中的线条与面也是种点成线,积点成面。作品灵活应用墨点色点之妙,更调控好点之间密不相犯、疏而不离的疏密关系。
以线为主的画面其形式是以长短、曲直、细、浓淡不同的线条来组织处理线条间的矛盾关系,如表现梅花的绘画,关键是画好枝干的穿插,也就是突出线条运动变化产生的节奏与律动。而周韶华的《天山系列》,则给人以直线运动的阳刚之美。因此不同的用线会产生不同的意境。
在绘画中,往往点线面相互结合没有完全独立分开,因此才使画面似交响乐一样更动人。在中国画中尤其是花鸟画一科中,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较为直接。因为许多被表现的物象本身就符合表现手法上的点线面关系。如:小花朵、小鸟(点),藤、枝条(线),石块、荷叶(面)等。故在我们作画处理时,要注意它们的相互关系,注意面与面之间的大小浓淡变化,线与线之间的长短、曲直、粗细、刚柔、快慢变化以及点与点之间的疏密、聚散、高低、呼应等变化,不能随意敷衍了事作简单处理。在点线面的疏密处理中,“面”多了少骨――线,“线”多了少肉――面,“点”多了易散,要互为关照、互为生发,画面才有节奏变化,才会生动感人。
还有一种对作品内在隐含点线面的使用。它是一幅画的方向、路线,也是构图。王雪涛提出画面一般由三类线组成,一日主线,二日辅线,三日破线,这三类线非简单的组合,而曲折复杂巧妙的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主线在画面中主导物象的形态,作用很重要,也是画中构图成败的关键。辅线是主线的辅助,动势依主线而行,但不平行也可产生变化,它有两到三条,使主线不孤立,更衬主线,较之主线是短而弱。破线和辅线对立,也可是两到三条。画面中如无主线则委靡不振,主线不一定是一条线,也许是一组线,有直有曲有实有虚等线。辅线可长可短且离主线可近可远。破线则另开一势,与主辅线顾盼呼应,相应成势。以上三类线是相辅相成,相互生发的。作画者在三类线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点、面,即视某些物象为点为面进行宏观把握,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在墨法与形象完善统一之下,灵活运用点线面的长处,将能画面处有新意境的作品来。
结束语:
对于国画绘画语言与技法,这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正是由于成功的探索来推动着绘画的发展,从而影响着评价标准与审美取向。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吕凤子.中国画画法研究[M].知识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