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正确看待鲁迅文章中的“错别字”

    时间:2021-04-19 12:10:3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老师一提到学生笔下的错别字就头疼不已,深恶痛绝,告诫学生只要明白字词的正确意思就可以尽量避免写错别字。可是一遇到一代文豪鲁迅文中的“错别字”,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都会说鲁迅是最早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之一,那时文字用法还不那么规范。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鲁迅错了也是对的,他是个例外。”果真是这样吗?我们该如何看待鲁迅文章中的“错别字”呢?

    对于收录在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文章我们并不陌生,其实,几乎他的每篇文章里都有错别字。

    以初中课本为例:“那里”即“哪里”、“他”即“它”、“发见”即“发现”、“胡蝶”即“蝴蝶”、“偶而”即“偶尔”《风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漂渺”即“缥缈”《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烂熳”即“烂漫”,“物以希为贵”即“物以稀为贵”,“模胡”即“模糊”,“喝采”即“喝彩”《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检贝壳”即“捡贝壳”,“瑟索”即“瑟缩”,“展转”即“辗转”《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钞”即“抄”《孔乙己》(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高中必修课本例如:“支梧”即“支吾”《祝福》(苏教版必修二),“记念”即“纪念”,“预定”即“预订”《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必修四)……这样的“错别字”多达18个。

    错得情有可原,还是错得离谱?我挑一些例子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区别。

    1.“那里”即“哪里”:“那里”表示“那个地方”,指距说话人较远处,指代某一特定的事物或处所,通常用于陈述,与“这里”相对;“哪里”问处所,表示不确定、疑问的语气。原文是“我现在在那里呢?”很显然“那里”是错误的。

    2.“他”即“它”:“他”指人,“它”指非人的生物或物品。原文的“他”指的是风筝,所以不可以用“他”。

    3.“胡蝶”即“蝴蝶”:“胡”是姓氏,加上虫字旁是一种会飞的昆虫,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这么一错,把一个美丽的女星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变来的蝴蝶,岂不贻笑大方?当然前提是可以肯定这不是比喻。

    4.“烂熳”即“烂漫”:“烂”可以理解为完全熟透了的意思,就是说已经到花一生最美的时候了,“熳”是“火”与“曼”的结合,联合起来表示“火向四面八方延烧”。“漫”是漫漫、弥漫、到处的意思。原文指的是樱花烂漫的季节,花开的最美最多的时候,所以应该为“漫”。

    5.“希”即“稀”,“希望”和“稀少”的区别一目了然。

    6.“喝采”即“喝彩”:“喝彩”指的是称赞的欢呼声,而“采”指的是采摘东西,表示动作,所以不可混用。

    7.“瑟索”即“瑟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瑟缩”是指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兼抖动。“瑟索”指哆嗦、发抖。“瑟缩”的意思,更具体、宽泛些。

    8.“展转”即“辗转”:原文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那必然离不开车马之劳,所以两个字都应该有“车”字旁。

    以上是比较容易判断的错误,还有一处错误要结合语境才能判断。“预定”即“预订”,预定指预先约定或确定,预订指预先订购,根据原文的意思,《莽原》未出刊就订购了它,所以应该是“预订”。不过也有特例——“记念”即“纪念”,这两个字鲁迅到底有没有用错,有待商榷,不能等同于简单的错别字。“纪念”和“记念”都有通过记忆或文字等方式把事物保持或记录下来的意义。比较而言,“纪念”用的场合要比“记念”多。如:纪念碑、纪念币、纪念品、纪念馆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记念”呢?当表示惦记、挂念之义时,用“记念”。例如:他心里记念着家里的亲人。而“纪念”是指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例如:这本书就留给你做纪念吧。另外,“记念”多作动词用,如《记念白求恩》。而“纪念”除作动词外,还作名词,意思是纪念品,如: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好纪念。比较而言,我觉得此处用“记念”比较合适。

    退一步想,能不能把他文中的这些字定为通假字呢?显然不行。通假字和错别字两者也是有区别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错别字就是写出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正确记录的字。比如有人将“染”写成了“染”(把九写成丸),将“曳”写成了“曳”(多了一点),这些就是错字;将“建议”写成“建意”,其中的“意”就是别字。鲁迅所处的时代是白话文新文学的草创时期,鲁迅的文章是现代文,不是文言文,不存在通假字现象。既然如此,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写法都得算错,无论是谁写的,无论是何时写的。作者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浑然不觉,但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有责任纠正这种过错。

    研究鲁迅的专家们这几年一直在呼吁:还原真实的鲁迅,将鲁迅从神坛上拉下来,使其走近平民百姓。而要让鲁迅和同时代的作家一样走近平民百姓,那就先从正确看待他的“错别字”开始。鲁迅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变化最大最剧烈的时期,这段时间的语言文字变化也特别巨大,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对于鲁迅文章中的错别字,我们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又要注意在平时的使用中不可效仿,因为大文豪也是会写错别字的。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