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中线条的意义与内涵
时间:2021-05-08 12:09:49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线的艺术,它所产生的形式美感和视觉效果对艺术作品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线条的背后凝结的是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这样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人类使用线条已是由来已久,视为一种古老的造型手段,线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通常不会被文化特色、民族风情、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所制约,不难发现对线的使用东西方都有表现出色的大师诞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和地域不同来看,古今中外美术的名家,都有不同程度对线使用上的独特见解和理论体系,例如古有“曹衣出水、昊带当风”。比如从宏观上看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使用更注重对意境主观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表达,前者是侧重于表现对象的意态神情与画家的主观情感、线条本身的艺术效果,后者侧重于体积结构和空间透视,两者的共同点都涉及用线的艺术效果和技巧。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看到了西方绘画从原始美术运用的线条表现发展到全因素表达,相比中国画对线条的执着追求,西方绘画对线条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并没有消失而是升华为单独的审美形式 ,这也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画精神的追求归宿。
一、线条是中国画的基本表达语言和形式
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语言,线是使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形式,起初在平面图形中,我们理解线为点运动的痕迹,在基础素描训练中我们的理解为面与面的交接处。线最基本的功能是概括表达,例如《朝元仙仗图》,画面的基本表达语言和形式:线条的勾勒为主。线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为水平直线,二为弯曲线,两种线的形式所蕴含的情感趣味不尽相同,前者有延续、开展、向上、挺拔的感觉,后者则蕴含着活泼、轻快、律动节奏变化的感觉,不同的形式穿插在一起会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家在运用两种形式的时候往往需要智慧的安排,不同形式在运用上,注意其长短变化、轻重、虚实、软硬、粗细等的效果变化,使画面的效果会变得更加丰富。我们认真研究《朝元仙仗图》,人物形象体现出的飘逸和祥和,联系其表达语言,某种程度上是线条运用的效果,体现面部和衣服流水般的变化,便如春蚕吐丝一样。
作为中国画的表现语言,线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能片面的认为线条是专属中国画使用的绝活,西方绘画无关痛痒就显得进入了一种误解。 诚然,以表现意境为着手点,并蕴含强烈文人画品格和中国特有审美情趣的中国画,其线条成为其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工具上使用毛笔特有的锥形特征表达独特的效果,形成了中国式线条的独特效果和风格,即便忽略掉表现得具体形象和内容,也可从线条的形式视角来发现其蕴含的独特的内在价值。中国画的用线方法主要是勾勒为主外加结合一些皴擦等,有写的味道蕴含其中如点、勾、提、顿形成线条的节奏变化,例如古有“曹衣出水、昊带当风”。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对线的使用和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丰富和完善。
二、线条对形体概括表现得特点
毛笔是中国画运用的主要工具之一,笔型的特点使线条表现时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效果。灵活丰富的表现形式也造就了中国画线条的特有风格,画家为了创作情感的需求,笔墨线条要注意其轻重、顿锉、轻重、浓淡、干湿等的变化,线条通过以上的变化自然地抒发了感人、同情、高兴等的情感内容。中国画的线条意义十分深刻和重要,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而用笔的方法体现在线的变化上。有力度、有节奏感的变化。“力”有入木三分、泰山压顶的特征。线条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产生的美感的变化如缓急、转折、浓淡等变化,线条本身还有宽窄、虚实、顾盼、疏密、更好的豐富了画面的节奏和格调变化。例如古代中国画中用十八描来塑造对象,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提出了独特的用线形式包含有“重”、“平”、“活”、“变”等线条内在的特征。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是用笔为骨,墨为肉,变化笔法的方法来达到深入目的,通过焦、浓、重、淡、干、湿、等方法,由墨色变化产生的丰富的效果,笔和墨相辅相成的表现出对象的立体和层次感,共同通过线为载体的形式使笔法和墨法进行了有机融合,达到了凝练升华的作用。
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就曾说过:“伟大的美术家拉斐尔和米开朗其罗在完成作品时,是坚持用线条的,他们再一次以细腻的笔触肯定了线条的意义,从而使轮廓显得生趣盎然。他们给素描注入了神经和激情了。”
放眼西方绘画著名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曾经在创作《牛的变形过程》时反复修改了十余次,先前写实性比较强,最后确定仅用了几条线进行表现,结果效果出乎意料十分震撼超乎想象,形象生动有趣,最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总之,中国画中的线条是画家从形象中抽取,既概括了自然形象,又融入了情思意境,具有极大的感情色彩,它有时是不受物象的束缚,具有自由自在的独立性特征。同时,把书法的用线与绘画的审美特征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线条美感。可以这样说:中国画用线的技法就是笔墨的技法,也是对物像概括的表现。
三、线是生命状态的体现
中国画在创作的时候是经过长期的主观总结而形成的,是内心升华后的情感表达,所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线条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韵律的表达、生命动态之美和个人对生命状态的情感表露,因此中国画中的线条是律动着的生命状态。
1、线条的表现力
中国绘画在运用的线条变化中,线条的使用是各自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笔触是情感化的体会,不同的笔触变化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和当时心理状态,综合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积累的学识、形成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挥洒在画家的用线上,稍有不足之处,线条的感觉便会露出破绽,型不准,幼稚,缺少变化。给观众看画时造成不顺畅的感觉表达的艺术内容就会感觉空洞乏味。画家表现能力强,使用的线条则洒脱自然,不呆板且厚重,内容表现深刻,放松大气,充满精气神,是心境的充分体现。
因此,中国画线条的运用与对中国画这门东方艺术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幻化成具象的线条语言进行表达本身就是对客观生命的一种解读方式,解读得的深度与方式,在其画面中的体现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具有感染力的整体气氛,只有这样的处理才能使作品的内在生命力感染到观者并将其打动。
2、线条流露了艺术家的情感方式
中国画讲究写形,要求画形而不拘泥于形,要投入情感才能使真情自然的流露,这样才能做到谢赫提到的“以形写神”的境界,俗语有“喜气画梅,怒气花竹”的说法,不外乎也是对于形象情感化的外在表达,各种以实物形为依据命名的笔法孕育而生,例如:“骨法用笔”“如锥画沙”“披麻皴”等。线的特点与情感因素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
3、线条的价值意识倾述
中国画的用线更加的注重对物体和生命自然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节奏的形成才能体现出画面的变化规律,方圆、顿锉、明暗、虚实等的交替变化,无一不是增强画面变化的表现方式,从而形成韵律效果,这样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更能表达出画面的精神实质,既满足了精神需求又客观强烈的反映了表达内涵,使观者兴奋和感动,竟而形成鉴赏的价值取向,掌握这样的诉求方式才能创作出结合时代得艺术作品,选择正确用线的价值观意识。
总之,线作为中国绘画表现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方式,已经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与其说是线成就了中国绘画,不如说是中国绘画铸就了线的价值所在,两者互相渗透交融共生。
作者简介:樊宇达,男,汉,山西长治,硕士研究生,中学员级,毕业:河南师范大学,就职于: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