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亲情文章 > 正文

    古汉语复音词简论

    时间:2021-01-01 04:02:50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古代汉语虽然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也存在着复音词。由古代汉语发展到现在,双音节词占优势,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相比,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图以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研究对象,简单地介绍复音词的内涵,对复音词作出分类,并探讨复音词的成因。

    关键词:古代汉语;复音词;分类;成因引言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古代汉语中,复音词虽然远远少于单音词,但它也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录史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古代汉语的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节词进行分类研究,与现代汉语复音词进行简单地对比,并探讨影响复音词形成的因素。

    1.复音词的定义

    从音节数量的多少对词语进行分类,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羊、水、草、日、火”等。

    复音词是相对于单音词而言的,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包括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双音节词指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如“钢笔、吃饭、电脑、水杯”等;多音节词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如“自来水、世界杯、盘尼西林、共青团员”等。

    2.复音词的分类

    按照赵克勤先生的观点,古汉语复音词也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连绵字和叠字,合成词包括叠词、并列复音词和主从复音词。而叠字和叠词合称为重言词。

    2.1单纯词

    连绵字又称连绵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相同也,也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类:(1)双声连绵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主要用来形容情貌,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①《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又如蟋蟀、容与、犹豫、缤纷等;(2)叠韵连绵词,两个音节的韵部相同,主要用于形容情貌,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③此外,又如婆娑、窈窕、崔伟、菡萏等;(3)双声叠韵连绵词,如《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④又如绵蛮、缱绻等;(4)非叠音、双声、叠韵双音单纯词,如“伉俪、麒麟、珊瑚、觊觎、翱翔”等。

    叠字即叠音词,大多用于描绘动作或事物情状、模拟声音,如《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⑤又如“靡靡、刁刁、关关、依依、坎坎、丁丁”等。此外,也包括一些叠音名词,如“猩猩、蛮蛮、蛩跫”等,不过数量较少。

    2.2合成词

    (一)叠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语素重叠之后产生了与原义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新义。如“人人、家家、事事、时时”等。

    (二)并列复音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联合式复音词,根据语素的意义和性质,可以分为几个小类:

    (1)由两个同义或近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如《诗经·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⑦又如“宗族、赋敛、斧斤、伯仲、公卿、枯槁、布帛”等。近义复音词中又存在着一类“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如“得失”偏向于“失”义,“得”只是陪衬,“休祲”偏向于“祲”义,“利害”偏向于“害”义,“车马”偏向于“车”义等。

    (2)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如“骨肉、社稷、丹青、春秋、甲兵、干戈”等。这类复音词的词义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何一个语素的意义。一种是包括两个语素原义在内的更加概括的意义,如“春秋”;一种用来指代与之有关的事物,如“社稷”;一种是比喻义,如“骨肉”。

    (3)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如“得失、雌雄、是非、左右、朝夕、本末”等。上古时期,这类复音词数量不多,常常是两个语素各自表示各自的意义,是以词组而不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

    并列复音词在最初的时候一般是两个音节词的临时组合,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最初某些单音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单音词可以自由搭配,甚至可以颠倒。第二,古人对这一类同义词组合常常要你加以区别。”⑧如“财货”可以颠倒成“货财”,“心腹”可以颠倒成“腹心”等。在先秦古籍中,某些复音词还处在形成的最初阶段,形式还不稳定。

    (三)主从复音词根据词的结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偏正式:两个语素中一个是中心语素,另一个用来修饰、限制中心成分。如《诗经·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⑨《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⑩又如“黄泉、明堂、秋毫、大夫、千金、贵人”等。从古至今,偏正式一直是一种能产、常用的构词法。

    (2)述宾式:由两个由动宾关系的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如“司空、稽首、将军、从事、执事”等。

    (3)述补式:由一个用作中心成分的语素和一个对中心语素进行补充、说明的语素构成。如“进入、击败、来至、刺伤、招至”等。此类复合词不见与先秦古籍,汉代以后才出现,数量极少。

    (4)主谓式:由两个有主谓关系的语素构成。如“公主、日中、屋漏自杀”等。主谓式符合词先秦未见,汉代也很少。

    (5)附加式: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前加式如“有夏、有周、阿母、阿谁”等;后加式如“沛然、卒然、沃若、纷若、率尔、莞尔”等。附加式合成词在先秦极少见,汉代也只是出于萌芽状态。

    3.复音词的成因

    从以上合成词的时代数量来看,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数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多的,复音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阶段。影响复音词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是外因与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复音词产生的原因。

    3.1表情达意的需要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不仅同音字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每一个单音词都包含多个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汉字的形体不同,书写下来以后通过字形可以识别单音字。但是若口头发出一个单音词,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同音词,人们单纯依靠语音很难准确判断到底说的是哪个词。而且由于一词多义情况的存在,有时也很难知道用的是哪一个语义。因此,为了避免单音词造成的不便,提高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语素,这样不仅使得词义更加明确,而且也减轻了单音词一词多义的负担。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这也是语言准确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3.2同义单音词的连用

    单音词特别是同义单音词的连用是产生复音词的重要途径。“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第二种是加上词头词尾,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复音词。”“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阶段的。”最初两个同义单音词有时临时连用,表达共同的意义,连用时前后排列次序不固定,可以前后颠倒,但若同义单音词经常连用,那么就很有可能凝固成一个整体,成为复合词,在两个语素原有意义的基础之上,表示一个更加概括的意义。如“人民、家室、性情、危险”等复音词,它们原先的次序都是自由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才凝固成现在的语音形式。3.3古代书面语的变化与发展

    时代较早的古书,其语言一般都比较古奥艰深。为了疏通古书,使世人能读懂,古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古籍时,常常在文意串讲中用复音词解释单音词。如《左传·僖公三年》:“齐方勤我。注:‘勤恤郑难。’以‘勤恤’释‘勤’。”《左传·隐公元年》:“蔓,难图也。疏:‘喻段之势稍大,难可图谋也。’以‘图谋’释‘图’。”14从以上来看,古代注释家用复音词来给单音词作注,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复音词的发展。

    3.4外来词的影响

    在词汇发展史上,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汉语中来自国外的借词和译词可分为三类:(1)西域的借词和译词;(2)佛教的借词和译词;(3)西洋的借词和译词。如来自西域的关于植物(葡萄)、动物(狮子)、乐器(胡琴)、食品(胡豆)等词语,来自佛教的“菩萨、罗汉、和尚、世界、因果、魔鬼”等音译词或意译词,来自西洋的“公司、火车、鸦片、地球”等复音词。因此,外来词语不仅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而且,为了尽量使外来词更加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在引进外来词时一般都采用意译的方法,使汉语的构词法更加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汉语的复音化进程。

    3.5其他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影响汉语复音词的原因。如单音词具有语气坚决、强硬的特点,而同一个意思用复音词表达就会显得委婉缓和;追求音律和谐;满足审美需要;体现附加意义等等。这些也是影响汉语复音词形成的外部原因。

    4.结语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复音词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它也是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来源与基础。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相比,两者同中有异,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汉语复音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系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社会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语言系统自身的原因起决定作用,外部原因只是在语言自身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推动了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郭锡良.汉语史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

    [6]葛本仪.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7]徐朝华.上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程娟.词汇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9]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0]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1981(1).

    注解:

    ①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9,P191

    ②易国杰,姜宝琦.古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P129

    ③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569,P444

    ④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9,P143

    ⑤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162,P184

    ⑥何新.雅与颂·华夏上古史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85

    ⑦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P3

    ⑧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P86

    ⑨雒江生.诗经通诂[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P611

    ⑩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P29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P85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P86

    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5.P359

    陈戍国.春秋左传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