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
时间:2020-12-31 08:02:10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 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语域理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得出正确运用语域理论可以提高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语域理论 英语专业研究生 写作教学
1. 引言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人们真正掌握语言在于使用恰当的语域。语域(register)是指语言随着场合或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变体。语域理论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域问题,通过提高学生识别及使用语域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语域理论简介
2.1语域理论的定义
1964年,韩礼德(Halliday)等人在研究“语言规划框架”(institutional linguistic framework)时,对语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将随着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张德禄,1987)。例如,医生在医院里与病人的对话和在家里与家人的会话就不同,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语域。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概念。语域理论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卫岭,2004)。语域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语言变体的,认为语言是社会行为,是行为潜势,是“能够做的事情”(王丹,2007)。
2.2语域与语境的关系
语域与语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语域反映语境,语境决定语域。韩礼德说:“语域理论既很简单,又很有效力。它说明我们所说或所写的语言将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张德禄,1987)”
决定语域的语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形式(mode of discourse)和话语要旨(tenor of discourse)。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意义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异,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即语域。
语场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其中语言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谈话主题。按照专门性(technicality),语场可以分为技术性(technical)和非技术性(non-technical)两类。技术性语言指的是一些行话、术语,比如科技英语、航空英语等;非技术性语言主要是指日常会话等。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的集合。可以分为个人语旨(personal tenor)和功能语旨(functional tenor)。前者指语境中的角色关系,它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后者指语言活动的目的。个人要旨可分为正式体(formal)和随便体(informal)。功能要旨可分为寒暄性(phatic communion)、叙述性(expository)、说服性(persuasive)、教导性(didactic)等(朱永生,1987)。
语式指的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medium)或渠道(channel)。语式的不同可产生由不同的渠道、媒介或修辞方式来区分语域:口语和书面语,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即兴的和有准备的就是不同的。
语境因素的三个方面可以用下图表示:
以上這三个语境因素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构的选择,确定了不同情境下所使用的合适的语言特征——语域。如果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素,是无法预测语域的。只有三个因素都具备时,才能准确地对语域进行预测。
语境的这三个因素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相互对应。这三种功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充当内容的表达。人际功能指语言用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语篇功能指语言必须把自身跟其使用环境联系起来(Halliday,1970;胡壮麟,2001)。语场支配概念功能。语场的变化可产生不同领域的概念语域,如:科技英语、广告英语等;语旨支配人际功能,产生不同的正式程度,反映不同情景范畴的会话关系。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不同;黑人英语和白人英语的不同。语式的不同可产生由不同渠道、媒介或修辞方式所区分的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语篇功能的不同选择上。
3.语域理论的特点
首先,相联系的语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由介于它们之间的连续体(cline)连接起来的。当我们分析某一语篇时,只是为了能根据语境解释它,我们才说它属于某一语域。如诗歌英语和散文英语。诗歌中接近散文的语篇和散文中含有诗意的语篇组成一个连续体,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同时,所有的诗歌或散文都由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联系起来。不然就不会有诗歌范畴或散文范畴。
其次,语域按其自由度不同,可分为开放式(或不固定式)和封闭式(或固定式)。封闭式语域属“限定性语言”。在这类语域中没有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例如,军事训练时的口令要用一种固定的语言,而且所用语言的信息数量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开放性的语域可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可供选择的意义范围很广,相对来说是不受限定的语言,如日常的谈话等。
4.语域理论的功能
4.1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
语言能够反映社会,语域变异可以表现社会过程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主要是通过言语社团的语言来实现的。受不同类型的情景语境制约的语篇就是不同类型的语域的具体表现。语域,包括语篇中反映语域特征的词汇和语法在内,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计算机语言便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语域。所以,一种语言中语域范围的大小及语域的性质等,能够反映该言语社团的经历,及其文化的“发达”程度。
4.2语域具有预测功能
语域与语境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这种预测功能是双向的:我们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即预测在特定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法的类型,又可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个语篇的语境(郑梅,2007)。韩礼德说:“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张德禄,1987)”语境中的三个因素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完整准确地预测语篇。
5.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现状
目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写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本科阶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仅限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很少能真正应用于写作中。研究生阶段很多人抱有继续学习写作和提高翻译技能的想法。然而,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目的与本科阶段差距很大。研究生阶段是发现问题、自身学习和提高的阶段。这就使研究生的写作学习变得更加困难。一方面,教师不注重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本身也不会督促自己练习写作。学生没有多少语域的概念,不懂得使用正确的语言写作。
6.语域理论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的启示
鉴于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现状,笔者得出,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水平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重视语域理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对语域理论的教学。写作教学中要重视讲授语境的三个要素对于语域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双方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而忽视文体、语域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探讨。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比如,在教授语旨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语旨的分类。在讲解语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语式可区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学生应该用书面的语式写作。以下两个例子来源于笔者导师搜集来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作文,题为“Always Strive for Self-improvement”。
Student A: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life,we must toil and moil and rank among the strongest.
Student B:Frankly speaking,I,in a sense,used to be a fatalist.
A是书面语,B更加口语化。因此,B相比A更好。
(2)培养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写作实践是获得语域意识的关键。比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语场布置写作作业。笔者在上写作课时,写作老师每周要布置2-3篇作文,字数不等,体裁不等。一学期结束后,同班同学的写作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应该得益于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不仅应重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尤其是语域意识。
(3)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写作教学。体裁语言形式的变化是通过语域的情景的形式变化而实现的。语域是靠使用语言的风格予以实现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巧妙地把语域和体裁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会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语篇的高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体裁分析注重语篇的组织模式、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有利于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培养。
7.结语
语域是一种语言变体,语域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语境的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语式決定了语域的选择。语域具有反应文化和预测的功能。根据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现状,笔者得出,在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分意识到语域的重要性,通过恰当的方法来指导写作教学。笔者相信,教师真正将语域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4):23-29.
[2]卫岭.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4,(2):22-26.
[3]王丹.语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7,(43):44-45.
[4]朱永生.关于语域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1987,(4):23-2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2.
[6]郑梅.语域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