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发言稿
  • 讲话稿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调查报告
  • 事迹材料
  • 工作要点
  • 党史学习
  • 规章制度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演讲致辞
  • 述职报告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入党申请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策划方案
  • 脱贫攻坚
  • 扫黑除恶
  • 教育整顿
  • 公文素材
  • 谈话记录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公文文档 > 观后感 > 正文

    党员干部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专题片观后感大全6篇

    时间:2021-05-10 14:23:13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一堂成功的廉政党课也是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必然有正反双面典型的碰撞,有核心价值的引领,如此方能触动与课者初心,使其自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党员干部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专题片观后感大全6篇。

     

    党员干部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专题片观后感大全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1

      “放松”而不“放飞” “纪律”永不“休假”

      据“湖南微政务”报道,日前,郴州市纪委监委对近期查处的3起党员领导干部休假期间违纪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临武县委原常委、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常务)何淼仁节假日期间违规与管理服务对象进行赌博活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礼品问题;原郴州市人防办正处级干部刘文杰节假日期间违规出国(境)问题;汝城县汝城钨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正科级干部李湘章休假期间酒后驾车问题。

      休假,对近年来倍感压力的公务员来说,无疑是放松自我、休闲享受的“佳期”。眼下,许多公务员朋友都根据安排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年休”。“休假”的日子,确实是相对自由的时间,休闲、娱乐,养精蓄锐,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休假”后的工作,才是对待“休假”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党员干部就把这“休闲、娱乐”理解为没有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赌博收礼、违规出国、酒驾醉驾,甚至妄说妄议……这样一来,简直把自己的身份“放飞”了,让铁的纪律也“休假”了。

      近年来,关于领导干部的“双面人生”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他们的“B面人生”,基本就是演绎在“下班”和“休假”之时。他们在“上班”的时候,往往还高调发表“反腐言论”,把自己塑造得十分“清正廉明”。但是,一到“下班”或“休假”时,自己的“魄力”,与“思想”就完全变了样,不惜运用手中的权力做起了各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来。原来,他们“上班”时的诸多高调表现基本都是用来掩饰自己并不纯洁的灵魂而已。而这些不应有的作为,都似乎成了“下班”与“休假”之过。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志确实很在意“以内”和“以外”,把“上班期间”“工作时间”与“下班时间”“休假时间”完全割裂开来。其实,所谓的“以内”和“以外”,都是和平时期的新词汇。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们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时刻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还有什么“以内”“以外”之说呢?现在既然能按时上下班,有周末“双休”,还有适当的“年休”,就当倍加珍惜,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只是在身心上放松一下自我,言行上却不能被“休假”所左右。

      固然,倘若要求大家都要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似乎有些苛刻,但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有损党员干部形象,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来,那就不配身份,有负责任了。就像新闻中这几位违纪干部,或被“双开”,或被“处分”,都是在“休假”中忘记身份,过于放松了自己,明知故犯而已。我们常说“忠于党忠于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渗透到骨髓中,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将自己的身份铭刻在心中,“下班”“休假”时才能做到放松心情不放松警惕,放下工作不放下担当。

      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的“人民公仆”们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然而,越是如此,越不能在思想上有丝毫的懈怠。佛家都讲“不入沙门不受戒”,何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勤务员”!如果“休假”时就把自己“放飞”到“纪律”之外,那“先锋模范”从何说起,“人民公仆”又怎能相配!面对难得的“休假”机会,大家当倍加珍惜,“放松”自我而不“放飞”自己,让严格要求不“休假”,铁的纪律不“休假”。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2

      “紧日子”就是“紧作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要求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过紧日子”的提出,不止一次一年,是基于风险挑战和发展需要的一般的普遍的号召,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常态化”动作。“紧日子”就是“紧作风”。各级应积极响应号召,以“简朴勤廉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力量,共克时艰,造福于民。

      持续扎紧实事求是的作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少地区经济出现负增长,也狠狠拉了一把“脱贫攻坚”的尾巴。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风险犹存,挑战很大。越是面对这种情形,越要系统周密认清具体的“山势”,不能单凭一股脑儿的主观热情“大呼”直上。此刻,需要正确处理小积和大胜的关系,进一步坚定信心,勒紧裤带,积蓄能量,踏实脚步,爬坡过坎。过紧日子,是基于实情奔着目标去,紧的是干部的脑袋,不是群众的口袋;紧的是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而不是紧政策、紧投入,是把钱用在最短板、最弱项,用在关乎发展大计、民生大计的最关键之处。面对危机,有的放矢,才能处变不惊,实现事半功倍的预期。

      持续扎紧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一番苦哪来一份乐。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在和平年代、发展时期同样需要坚持和传承。井冈山、延安、西花厅、梁家河、塞罕坝等地无不留有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印迹,精神弥足珍贵。时下,世界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行影响还在加剧。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打好“三大攻坚战”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很多“堡垒”要攻,很多“硬仗”要打,必须精打细算,经历一番辛苦、一番斗争才能“拨云见日”。各级要持续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常忆苦经历,过得苦日子,把思想收紧,把作风扎紧。节约一张纸、省聚一顿饭、精简一场会、少建一座楼……不必要的点滴支出汇聚成流,就是为民聚财,就是好的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壮大。简朴务实,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持续扎紧勤廉为民的作风。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毫一末见初心。为民造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怎么困难,再怎么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咬牙攻坚,决不能用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减为民的服务的力度、打民生事业的折扣。应对疫情下的危机,报告提出,中央政府带头,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要求一定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扎紧钱袋,过紧日子,促进的是各级自觉转变角色定位,用廉洁自律的定力、简政简支的杠杆持续撬动民生保障、民生投入的大事业,折射的、要求的就是不能再搞所谓的面子工程、烂尾工程、政绩工程,减少无端的、重复的、不必要的浪费,转而增加“六保”和“六稳”的砝码、增加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充实感、获得感。秉承为民初心,过紧日子,廉洁从政,必将再次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再次汇聚起战胜困难、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群众力量。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过紧日子,更加需要平正以待,更加需要扎实、勤实、务实工作作风,一以贯之抓落实、保预期,为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3

      要敢于对形式主义作风“动刀”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各级在整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紧抓好,敢于“动刀”,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要坚持领导带头,“刀刃向内”割“尾巴”。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头力戒形式主义,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工作安排。要腾出时间来,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剖麻雀,从细微之处找到特点、找出问题、找准对策。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争做基层减负的表率。形式主义就像灰尘,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各级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实打实”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作风。各级“一把手”要把破除形式主义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政治责任,要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上,让班子成员结合实际结合职责认真查摆,要“红红脸”“出出汗”,要“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切实做到刀刃向内,要有敢拿自己开刀的勇气,敢割自己的“尾巴”。

      要压实主体责任,“大刀阔斧”祛“顽疾”。“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各级要列好并细化主体责任清单,层层区分、层层认领、层层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规程,把职责细化,把责任定准,把“板子”打到具体人的屁股上。要对只表态不落实、只部署不检查、只过问不细究的行为,严格落实领导责任。要围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方面,找准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问题症结,准确分析研判,提出精准对策,层层传导压力,让全体人员都动起来、“跑”起来,坚决惩治“假装卖力”“做做样子”的形式主义作风。

      要强化正风肃纪,“真刀真枪”树“标杆”。各级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形式主义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摸索规律、找准对策,积极探索和制定可操作的法规制度、执纪执法标准,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监督力度。要将形式主义作风问题纳入干部考核的必查项目,与个人的成长进步挂钩,与单位的干部管理成效挂钩,与单位领导的考评挂钩,切实夯实各级干部的思想堤坝。各级纪委监委要将形式主义问题作为案件审理的重点,对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或不良影响的,或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重大损失的,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紧盯“关键少数”,重点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等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让搞形式主义者站不住脚、扎不了根,没“好果子”吃,让敢于担当作为的实干型干部站得稳、能吃“香”。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才能营造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取得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4

      以“实打实”的作风和行动作好组织工作

      近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讲话中提到,要着力健全和落实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实现组织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组工干部必须要念好“实”字经,用“实打实”的作风和行动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谋划工作注重求实效。思考谋划组织工作,要注重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把能否真正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作为重要标准。组工干部在谋划工作时,应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细致地梳理组织、干部、人才各项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找准组织工作的薄弱问题、提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最迫切需求和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摸准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期盼需求,切实围绕问题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力求工作思路和措施紧贴实际,确保组织工作方向不偏、焦点不散,效果不虚不空,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动工作要拿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是建立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还是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都需要组工干部队伍的拼搏实干。组工干部应主动发扬实干精神和钉钉子精神,面对难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摒弃逃避困难和消极等靠思想,大胆直面矛盾、较真碰硬,无论是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谋划策,还是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出力,困难多就一个一个去解决,矛盾突出就一点一点去化解,在和困难问题的搏斗中历练成长,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战胜困难,不断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精准施治重在符合实情。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摸准实情作为前提,通过分层分类的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方法措施推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围着基层转、围着干部转、围着群众转,主动扑下身子到基层、到群众中去摸清实际情况,用全面、历史、发展的眼光找准、分析问题,找到影响组织工作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开出“药方”,避免“一刀切”,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施治,力求符合实情,促进取得实效。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广大组工干部应坚持“实”字当头,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锤炼真刀实枪的能力本领,自觉做一名政治素质、能力本领、工作作风全面过硬的组工铁军,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5

      组工干部 筑牢“三个意识” 守住廉政底线

      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作为组工干部,廉洁自律是立身之本、立德之基、从政底线,要筑牢“三个意识”,在廉洁自律上作表率,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筑牢“法律意识”,存敬畏之念。“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组工干部肩负着党的建设和选人用人的重任,更要自觉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争当依法办事的“排头兵”。 在思想上“尊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知敬畏”、尊崇法律,才能行动上“存戒惧”、守好底线。组工干部要时刻充满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头脑之中,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在工作中“学法”。学法是用法的前提,是组工干部增强法律意识的首要条件。组织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组工干部要精通与组织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在执政中“用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组工干部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题用法成为自觉选择。

      筑牢“纪律意识”,怀克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做到“嘴”不乱张。今年4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地3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事例。组工干部要以案明纪、警钟长鸣,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砥砺良好的生活作风,杜绝乱吃乱喝陋俗。做到“手”不乱伸。当前,部分组工干部存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现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不是获取,是奉献,要恪守为官本分,保持清醒头脑,守住交往底线,手不乱伸、钱不乱拿,做一个两袖清风之人、为民谋福之官。做到“腿”不乱迈。追求进步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体现。然而,部分组工干部却会错意、念错经,以金钱、礼品等为个人仕途“开道”,争取职务晋升和仕途进步。思想上偏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丈,要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树立努力干事创业的政绩意识,扛起努力拼搏的责任担当。

      筑牢“规矩意识”,守党员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立规矩,破除“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河北第一秘”李真,通过各种“潜规则”,5年间由一般职工升到厅级干部,升迁速度政界罕见。组工干部要自觉抵制住隐身于官场“潜规则”之下的腐蚀诱惑,清醒地认识到,贪欲如水火,不加以遏制,迟早会引火烧身、溺水而亡。要讲规矩,杜绝“搞变通”。近期,“仝卓高考造假”“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学”等多个高考相关事件在社会上掀起波澜,其中就有一些干部在规矩面前“搞变通”,违规用权、擅自越权、碍于情面违规办事。组工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按国家的法律、纪律和规矩办事,是省心、省力的最好捷径。要守规矩,杜绝“闯雷区”。守规矩是对干部的爱护,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前段时间,中央公开发布了2021上半年打虎战报,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旧有15名高官不守规矩、“闯雷区”被依法处置。组工干部要汲取教训,随时提醒自己、警醒自己,守规矩、明底线,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党员干部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6

      作风建设当重“清源治淤”

      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抓好作风建设,既要把脉问题本质,“清源”治本;也要问诊关键环节,查漏补缺;更要对症突出矛盾,治病救人。

      把脉“理想信念”,坚持“清源固本”。作风出了问题,本质上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受到侵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指引干部成长的“方向盘”“指南针”,“方向”走偏了,行动必然偏差。《省心录》有云:“正身先正心。”只有牢牢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坚持理想信念不松懈、不松劲,才能坚定一心为公的正直本性,守住廉洁自律的红色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这是从根源上抓作风建设,从思想上“清源固本”,构建起思想上的坚固防线。党员干部要善于“三省吾身”,防微杜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仰不动摇,做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问诊“制度牢笼”,坚持“查缺补漏”。“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长治久安之策,也是安邦定国之所在。作风建设必须建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堵住漏洞缺口。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提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有限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必须聚焦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扩宽监督渠道和模式,堵住权力蔓延的“口子”,封住权力寻租的“路子”。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职责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坚持寻根溯源、向上问责,增大违纪违法成本,筑牢作风建设的“防火墙”。

      对症“萌芽治理”,坚持“除弊治淤”。《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作风建设宜抓早抓小,坚持苗头治理,防止小而变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风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一夕而成,要坚持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善于治理“微腐败”,把权力蔓延扼杀在萌芽状态。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微腐败”伤害的是群众最直接的利益,破坏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腐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把抓,突出苗头治理,及时纠正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和环境。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