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党史何其意义和方法
时间:2021-07-02 16:35:33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以下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党史何其意义和方法。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的方法
总的来说,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大学生学习党史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坚持精挑细选,避免野史当家。学习党史首先应关注阅读物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读一本坏书,也就是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有的大学生喜欢带着猎奇心理热衷于阅读种种秘史野史,危害犹大:轻则混淆是非,重则动摇信念。建议大学生重点阅读权威机构和部门出版的相关读物。例如,中共党史出版社直属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一家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中央级社科类专业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了一批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党史类图书和音像资料:《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增订本1978.122002.5)、《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互联网上的很多活动和专题也可关注,例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联合在网上发布的《党史知识大讲堂》,荟萃了刘宝东、李庆刚等多位专家的讲座;新华网“领航中国”“伟大历程”“红旗飘飘”“红色足迹”专题;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中国文明网“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等等。
2.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以偏概全。学习党史,自然会涉及如何看待党的功过是非。在党90多年的历程中,毫无疑义,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如何理解“正确”一词的使用?是不是指党是一贯正确的,从不犯任何错误?显然不能这么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亦如此。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犯过一些错误,但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正了错误。而且错误改正之后,我们的事业就又大踏步前进了。我们所说的“正确”是就党的全部历史来说的,是指党能够从历史的规律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确保了我党在历经艰难险阻之后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社会发展道路。这就是对“正确”一词的正确理解。
学习党史,也应正确看待党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跳出非红即黑、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模式,要把那些重要人物放回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观察。例如,陈独秀是我党的早期创始人,对于其在建党方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我们必须充分肯定。而对于他在大革命后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据实分析,有些责任主要在于共产国际,不能把所有责任统统算在他的头上。晚年,陈独秀在贫困潦倒中多次拒绝国民党当局要他出来做官的要求和馈赠,依然保持着他做人的原则与气节。对于陈独秀这样的党史人物,不宜简单斥责,要如实承认和肯定他们的功绩,要如实分析和评价他们的失误。至于一些尚难定论的事件和人物,不妨暂且存疑,不急于“盖棺定论”,不急于作出最后结论。
学习党史,还应正确分析党的历史事件。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股翻案风,对早有历史定论的事件重新进行评析。例如: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是“引蛇出洞”的阳谋或阴谋,天真的知识分子上当了;“文化大革命”顺应了百姓反腐心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反腐积极性,多搞几次又何妨;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明“三大改造”毫无必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评析党的历史事件,不能一厢情愿地想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时空,必须运用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对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网络上有许多良莠不齐的资料,真假难辨。大学生应仔细研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中学习如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科学地把握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关系,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转化为大学生的历史和思想财富。
3.坚持论从史出,避免主观臆断。随着党史学习的深入,随着视野的不断拓宽,常有这种现象发生:因缘际会,偶然看到一些主流媒体关注甚少、学者不常谈论的特殊材料,而这些材料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不同于以往视野的新窗口,时常引发震惊、怀疑、不知所措、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态。例如,有的学生得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抗日必先反蒋”的口号后,直呼上当受骗,理由是我们一直批判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难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丘之貉吗?成则为王败则为寇,难道就因为中国共产党争得了天下就有资格把国民党说得一无是处吗?如何回应这种质疑?我们还得还原到历史的情境中去考察功过是非。国民党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是因为把共产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直欲除之而后快,却不顾外族入侵、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事实,为了一党的利益甘愿牺牲民族的利益。共产党提出“抗日必先反蒋”,是为了在国民党的“剿杀”中争得一党之生存。这就好比一位热血青年,满怀报国之志,但问题是现在一把钢刀架到脖子上,先得考虑活下来才能谈论其他。正因为共产党以大局为重,所以条件一旦成熟就积极推动抗日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主观臆断、轻易下结论、以个人好恶论是非,这是党史学习的大忌,我们应坚持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的正确甄别和理智分析中还原历史真相、辨清是非曲直。
4.坚持静心研读,避免囫囵吞枣。静心研读的含义是指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应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你所接触的读物,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复印机和扫描仪,不假思索地接受所看到的任何观点。历史研究中有争辩是正常现象,历史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厘清事实、正本清源。但是,有的读物由于立场、观点、态度、方法等多种原因,偏离了历史真相;有的学者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上未能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更有甚者,一些跳梁小丑恶意歪曲事实,丑化中国共产党、丑化党的领导人。对此现象,大学生应特别注意。限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仅举一个典型例子:
近几年,网上有一本《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在大学生中悄然传阅。作者李志绥自称毛泽东私人医生,在回忆录中披露了大量匪夷所思、荒唐透顶的所谓毛泽东秘闻。有些大学生信以为真,以讹传讹。事实上,这本回忆录通篇都在胡说八道。为驳斥李志绥,曾与李志绥共事的护士长吴旭君、毛泽东秘书兼保健医生徐涛夫妇出版《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出版《汪东兴公开毛泽东私生活》,对李的说法予以反击。就连戚本禹也表态说李的说法无事实依据,并直言不讳:“他是封建帝王御医的后裔,后来是一个在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意识培育下成长起来的自由职业者。共产主义意识对他是格格不入的,他的回国决定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迷误。这个决定同他的人生理念、价值取向以及世界观体系完全相反。当然,这些分析是我根据他的所作所为而作出的判断,李志绥本人不可能对自己有如此清晰的认识。”
所以,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应静心研读,要带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头脑来阅读纸质文本和网络文本,避免人云亦云、人是我是、人非我非。在有争论时,多看看不同学者的观点,多想想不同观点的是非曲直,然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
5.坚持全身学习,避免浮光掠影。全身学习是指调动“知”“情”“意”“行”的学习。很多人谈起党史学习,就仅仅认为是认知活动,是知识的增加、积累和迁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党史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海洋中,通过大量历史信息的鉴别、取舍和整合,体验历史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经历,在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里对历史当事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感同身受,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把内心的感触及时转化为行动的坚守。换句话来说,党史学习不是麻木不仁的学习,不是冷冰冰的学习,而是情理结合的学习,是“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全身学习。
在全身学习的过程中,只要透现象、看本质、明道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开国大将徐海东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本人曾9次负伤,他的家族中先后有66人被杀害,他被毛泽东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但他却并不居功自傲,他的大女儿终身务农。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事例时,如果只是把它当历史故事来读,如果只是唏嘘一番,照例地“当时激动、过后忘记”,这就不叫大学生读书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战争年代第一个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的外国记者,其代表作是《红星照耀中国》)得知徐海东一家被杀了66口,他说他就此懂得什么是中国的阶级战争。而大学生需要思考更多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什么在旧社会,穷人想翻身是那么难?“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什么共产党人就是不怕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共产党人就算掉脑袋也要革命究竟是为了谁?……联想到“我们党自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比当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多”的历史事实,我们的大学生除了感叹,难道就没有“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心愿?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学习党史,一定要牢记:要追求知识,更要探索真理;要追求理想,更要坚定信仰。
二、学习党史知党情,坚定信念跟党走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作为最风华正茂的青年群体,必将成为我党未来的事业接班人。因此,大学生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学习党史知党情,坚定信念跟党走,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真正做到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的意义
学者们研究党史通常是出于“资政育人”的需要,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对大学生自身有着特殊意义:
1.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是指科学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科学理想信念的找寻和确立,离不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历程的科学把握。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前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同选择和艰辛历程;可以感受腥风血雨中革命志士们对信仰的不懈坚持和努力奋斗;可以思考“何以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何以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诸多问题……在“知”“情”“意”各个心理因素的调动和配合下,青年大学生更容易坚定理想信念,像革命先辈那样,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感召下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2.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是加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学习党史,能够体验前人求学的艰辛――在动乱的年代里,偌大的中国竟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能够感受前人对生活的渴望――在艰辛的年代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竟是底层百姓难以企及的幸福;能够理解前人对改变的呼唤――在劳动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何以劳动人民自身却过不上好日子;能够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上康庄大道。静心读党史,大学生常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感叹,这就推动大学生思索为什么学、走什么路、做什么人,从而激发成才报国跟党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客观上加快了成长成才的步伐。
3.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是人生幸福美满的特殊源泉。人生在世,奋斗目标很多,什么是终极目标呢?我认为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追求健康、名利等目标是为了什么,但我们不可以说追求幸福是为了什么。事实上,幸福就是终极目标。只不过,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不同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也不同。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真正的幸福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不是“大权在握、踌躇满志”,而是让自己的人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在为大家谋幸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幸福。曹操讲,“人生苦短,对酒当歌”。苏东坡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时空的维度里,人这一生转瞬即逝。为他人谋福利从而也为个人谋幸福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完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