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中国古戏台遗存及其文化价值

    时间:2021-01-12 04:05:1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国古戏台体现着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绚丽和辉煌。古戏台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艺术、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等)的重要载体,属于双遗产范畴,与古代多种多样的宗教习俗和戏曲民俗密切相关,也是乡土社会的大学堂。

    戏台作为戏曲文物重要类型之一,自生成以来便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其形制、布局的变化无不与戏曲演出有着密切的关联。从遗存类型上看,古戏台大致可分为茶园酒楼等商业性戏园子、神庙戏台(包括庙宇戏台、祠堂戏台、会馆戏台)、宫廷戏台、私家园林戏台四类;而从剧场遗存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以及形态演进的完整性等方面来看,神庙戏台在中国戏台演进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遍布城乡的古戏台已然成为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珍珠,闪烁着历史的光芒。

    历史遗存

    据目前调查可知,宋代戏台无实物遗存,仅有6通含“舞楼”“舞亭”“舞厅”“舞庭”“献楼”等文字记载的碑刻遗存,均附属于神庙。金元戏台目前发掘实物16座,均位于山西省(尤以晋南、上党地区为最),且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元古戏台建筑遗构多为大屋顶,出檐举折平缓,气势恢宏,其样式或庑殿顶,或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均为单檐。柱础多用素平础、覆莲础、覆盆础,形制古朴自然。檐柱用材硕大,柱收刹、柱侧角较为明显。斗拱样式简洁大方,昂形以琴面昂居多。

    明代戏台处于金元戏台与清代戏台之演变传承的过渡阶段,一些明代戏台建筑风格承袭了金元戏台之特色,稍不留神便会被误认为是金元舞楼;而另一些明代舞楼因年长日久,历经后代多次重修,其明代建筑特征亦大为改观,故明代舞楼的年代断定略有难度。就目前来看,结合戏台建筑遗构特征及文献资料佐证,全国明代戏台遗构为87座,其中位于山西省的有46座。

    清代戏曲极度繁盛,戏曲艺术遍布社会各角落,成为广大民众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与此同时,用于演剧的古戏台遍布中华大地城乡村野。随着社会的发展,位于城市的古戏台多数已销毁殆尽,但是在广大农村,依然散布着数以万计的古戏台,成为乡村历史文化记忆的最好见证。清代古戏台遗构数量暂且无确切统计,但就古戏台类型看,神庙戏台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演进脉络清晰,且各地在建筑手法上突显出地方特色,呈多样化形态发展。但就工艺精美方面看,浙江宁海古戏台可谓“首屈一指”,尤以建筑精巧、雕塑精美著称。

    文化价值

    近年来,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当前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古戏台作为文物遗存的重要类型之一,遍布中华大地城乡村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祖祖辈辈的乡愁乡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延续着一方水土的民俗风情。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如何让这些老戏台“活起来”并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是目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对古戏台文化价值的挖掘与整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历史文化记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振兴乡村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认为:“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而文物则是历史的验证和文化的载体。”古戏台作为历史的产物,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这是文物的首要价值。作为文物的重要类型之一,古戏台是凝结着民众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地方演剧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乡村历史文化记忆的坐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古戏台是中国戏曲演剧文化发展、繁盛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实物遗存数百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其兴建和演进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相伴相随。中国传统戏曲形成于宋金,成熟于元代,变革于明,繁荣于清。与此同时,戏曲剧场肇基于北宋,发展于金元,改进于明,兴盛于清。20世纪30年代,卫聚贤首次对中国古戏台进行现代学理上的考察与分析,开辟了中国古代剧场研究的学科路径,开创了戏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由之前的案头戏曲文本研究转向戏曲舞台及演剧文化的相关研究,故古戏台遗存对于戏剧戏曲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古戏台遗存多依附于祠庙等宗教建筑或礼制建筑,是民间礼乐观念的物化。冯俊杰先生言“神殿象征着礼,戏台标志着乐,礼乐原是祭祀活动的一体两面”,此所谓“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人的任何活动都应该合于礼、合于乐,如果不合礼乐,就不能说是合法、合理的。礼乐功能有异:“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礼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汉书·礼乐志》)

    古戏台多附属于村社庙宇、宗祠之中,而這些地方往往是聚落、族中举行祭祀活动、讨论重大事务、宣讲学教礼法、规范道德品行的重要场所,对于维护地方安全稳定,教化子民,增强本村或本族向心力、凝聚力均具有重要的礼乐教化意义。

    建筑艺术

    古戏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风格上看,官方建筑显得气派豪华,如皇家宫廷园林三层大戏楼。目前,皇家园林中遗存四座清代大戏楼,分别为颐和园的德和园大戏楼、故宫中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音阁以及圆明园的同乐园大戏楼。戏台主体三层分“福台”“禄台”“寿台”,下层是人间,中层是神道,上层代表仙境,台底层则象征着地狱。表演时,在戏台内机轴、天井、地井等设施的辅助下,仙佛好似从天而降,鬼魅自地升起,好不热闹。民间神庙戏台显得古朴自然、简洁大方,充满着“土气”,较为普遍。亦有官民合建的神庙剧场,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剧场即是,如目前保持最完整的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该庙一进三院,前有神道,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主要分布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等建筑,其中山门式戏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门戏台,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瓦全部为黄绿琉璃筒瓦。

    从地域建筑风格看,北方古戏台建筑遗存数量庞大,历史沿革脉络清晰,与其气候干燥、木构建筑易保留有密切关系,亦与北方地区,尤其山区地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有重要关联。当然,民间信仰的力量亦是遍布城乡的神庙戏台得以创建和不断修缮的重要原因。南方古戏台,虽然没有金元时期戏台遗存,但数量亦可观,以明清时期戏台为主,体现出精巧灵动之建筑美感,尤其浙江宁海、古徽州、江西乐平等地古戏台多以雕刻精湛而著称,这些戏台多建于宗祠和会馆内,亦多有戏台建于水中或水边,宛然一幅江南水乡观剧图。

    再者,从屋檐形制看,北方戏台屋檐多硬山、悬山顶,也有不少歇山顶,屋檐总体举折平缓,筒瓦覆顶;南方古戏台屋檐多歇山顶制,两侧屋檐举折较高,利于走水(南方多雨),翼角飞动明显,静中有动,突显出水乡之灵动风格。

    中国古建筑重视装饰,主要体现在雕塑、绘画、书法等方面,戏台建筑亦不例外,尤其以明清戏台为突出。

    古戏台建筑多有绘画、雕塑用以装饰,以显示戏台之精巧华丽。从屋顶的宝瓶、鸱吻到基、柱、础、梁、枋、斗拱、雀替、隔扇等处,无不雕凿绘饰,包含了木雕、砖雕、石雕、泥塑等多种工艺。其内容多为龙、凤、仙人、走兽、奇花异草、人物故事、戏曲场景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均为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与流派特征,如北方多质朴,江南多细腻,岭南多繁丽,西北多富民族风情,等等,为后人了解民间传统绘画、雕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楹联匾额在中国古建筑装饰方面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一副饱含意蕴、书写洒脱、雕刻精美的匾额楹联会使戏台建筑生气盎然,意境深邃。戏台楹联不仅能凝练概括地表达出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特征和审美欣赏的习惯,而且对提示戏曲艺术欣赏的观念和角度具有重要启示。一幅“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古戏台作为文物类型之一,遍布中华大地,且多位于村落之中的地标位置,是村落文化空间的公共区域,对其保护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对振兴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中国古戏台的大量遗存及其多元的文化价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共同参与,当尽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戏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增强古戏台资源保护意识,让古戏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潞伟,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丹妮,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